在学钢琴中,一曲动人的音乐能唤起我们的感动,因此节奏是音乐艺术的“生命线”。许多孩子对节奏的认知较慢,没有正确的节奏概念,因此无法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感!
那么什么是节奏呢?就是对节奏单位拍的准确把握。若是缺乏节奏感,该如何加以改善呢?
1
哪些节奏是容易失误的呢?/
初学阶段的孩子常常表现在弹奏时快慢不定,比如一首曲子中出现四分音符、二分音符时,往往孩子们弹奏四分音符时,实际演奏的与二分音符一样长,虽然嘴里数的是一拍,但是并没有意识实际演奏到底弹了几拍。
当老师或家长帮助打拍子时可以保持正确的节奏,但自己独立练习时,就会忽快忽慢。
初学钢琴时总是会出现数得“过长”和“快的没拍”两种情形,对节奏没有正确的概念。
2
如何加强孩子的节奏感呢?/
在练琴或上课中,钢琴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在旁边帮助打拍子,或者在示范弹奏时让孩子在一旁拍手体会。
<section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max-width: 100%; color: rgb(51, 51, 51); font-family: -apple-system-font, BlinkMacSystemFont, " helvetica="" neue",="" "pingfang="" sc",="" "hiragino="" sans="" gb",="" "microsoft="" yahei="" ui",="" yahei",="" arial,="" sans-serif;="" font-size:="" 17px;="" letter-spacing:="" 0.544px;="" text-align:="" justify;="" line-height:="" 25.6px;="" box-sizing:="" border-box="" !important;="" word-wrap:="" break-word="" overflow-wrap:="" !important;"="">
大道至简,人生亦简。开悟,深奥了就简单,简单了才深奥,从看山是山,到看山是山,境界不一样,从简单到复杂,再从复杂到简单,就是升华。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,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信,有失败的警醒,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。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,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,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,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。因为简单,才深悟生命之轻,因为简单,才洞悉心灵之静。
写完这篇文章,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年了。我对于探访民间巫术的兴趣至今未减,探访的结果之一是我还想就此说一些话。可以说,这是一些多余的话。
巫术之与民间信仰有着无法界定和厘清的关系。我在这里没有用“宗教信仰”这样的短语,因为这样的信仰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渴求、祈诉,目的是趋利避害、求取现实生活的平安和富足,究其来源,乃是对现实中可以预见的风险的规避,对未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及可预见的利好的预防和诉求。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来探究巫术,我认为生活中的巫术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,除了一般的“巫术”定义之外,似乎至少还可以理解为“对于人、事、物及其与生活的关系的一种特殊认识和理解及因此而形成的观念、意识、心理和言行表现”。还是举例来说明吧:
民间对于建房中举凡与大门有关的事情甚为关注和谨慎。其心理因素,除了门神、四灵等迷信因素之外,最为主要的认识就是大门是房屋的象征,具有等同于房屋的意义,而房屋与人一样也是有灵的。所以,其一、立大门、封大门是要举行相关的仪式,其“主打节目”就是用大门的制作尺寸来祈求福祉,用匠人的祝、赞预示吉利,以鸡头的朝向预卜吉凶。熟知鲁班行工匠的人都知道木匠、砖匠会使用一种叫“鲁班尺”的尺子。鲁班尺的主要功能不在于丈量,而在于依据特定的尺码卜定吉凶。依据砖匠、木匠行的成规,大门的不同高度、宽度依次应验“财”、“病”、“离”、“义”、“官”、“劫”、“害”、“本”等八种不同的吉凶情况。9尺9寸高、5尺4寸宽,这个尺码与“本”相应,预示平安。其余的依此类推。这是一个方面。另一个方面,不同的建筑又要求与尺码相应以达到最理想的利好效果:一般地说,药铺(即现在所说的医院)的大门要与“病”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,学校、官衙的大门要与“官”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,店铺、祠庙的大门要与“财”这个字相应的尺码一致。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其二,几乎是一个古往今来始终未变的通例:同一排建房左邻右舍,大门的尺寸大小要一致。它的简化形式就是彼此的大门必须一样高。否则,即有人强我弱、强者凌弱、遭遇门高者打压的风险。其三、木匠做门窗时,讲究木料的处置要与“根在下枝在上”这样的树木生长之理一致,反之,做出来的门窗枝端在上则认为是不吉利的。但是,在制作家庙这样攸关一族荣兴衰败的建筑时,木匠往往会应主人之请,特意将大门门框中的一根木料按“枝端在下、根端在上”的方式来处置,此举寓意为“树倒树倒,代代温饱”。
基于万物有灵的认识,民间历来都很注重安置栋梁,除了此前介绍的封栋仪式之外,民间还从其它三个方面予以重视:其一,材料的选择,讲究用“双桠树”做栋梁,讲究栋梁从采伐下山到安放到屋梁上,这期间材料不沾地。所谓双桠树,就是由同一个树根发出的芽长成的两棵树中的一棵。所谓不沾地,就是材料不要与地面接触,而让板凳等把木材架起来。其二,镇的放置。在这里,放置镇的目的在于使其具有神奇的功能,这与佛、道及民间庙宇里的神像必须放镇一样,不过,那不叫做镇,而叫做“脏”。栋梁中的镇放在主梁正中的暗格中:中间凿空,外面以木板覆盖,几乎就看不出凿空的痕迹。镇包括安梁文书、历书(民间称之为“皇历”)、钱币、折扇(一般两把)、笔(一般两支)、墨(一般两块)等物品,其它还可能有米谷豆盐茶。最有意思的是,与神像里面的“脏”一样,有些镇中还有海马、海龙、石燕。这可能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。其三,栋梁的位置。概括地说就是主梁处于正中位置:处于前后左右这四个方位的正中位置,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屋脊正中位置。主梁之外,一般还有两根陪梁。陪梁置于主梁之下两三路砖处,与主梁成三角形,一般漆成朱红色。
屠夫的禁忌。旧时,屠夫行对于所谓的“怪气猪”有一种特殊的敬畏感,一是除非有相应的、足以使自己能制服怪气猪的本领,否则,绝对不敢动刀宰杀。因为有一种观念认为这样的猪是鬼怪投胎,具有特别的神通,没有本领的人,或者本领胜不过猪的屠夫会招致报复:最严重的情况是丧命。二是依规矩,杀猪的屠夫可以无偿的得到一半的猪肉。所谓 “怪气猪”,包括以下几种:五爪猪,这种猪在两个蹄子之外,还在腿上长有三个小蹄子或近似小蹄子的赘生物;半边瓢,这种猪头部的毛色明显分为两种,看上去一白一黑,彼此对称,如同两只不同颜色的瓢合在一起一样;叫花子围腰,又叫叫花子背袋,这种猪通身一种毛色,而腹部、背部有另外一种颜色的毛上下左右彼此贯通,看上去就像猪身上围了一根带子一样;双蛇出洞,这种猪看上去与普通的猪一模一样,只是当它吃饱了躺下的时候,鼻孔里会伸出两股浓浓的鼻毛,一伸一缩,就像两根蛇信子一样;木马猪,这种猪的蹄子长在一起,看不出有两个,把它称之为“骈枝猪”似乎更为合适一些;小结猪,就是猪蹄子上长出一个小结节,结节翻转向上的猪。这实际上是人对于稀奇事物敬畏心理的外在反应和表现,多少带有一些古代动物图腾的遗迹。
几个乡下人在一起闲聊,不禁意间就聊起了官场上的事情。
老头说:某年某年,乡镇领导换届选举前恰好有个节日,甲乙丙三个乡干部去给某县领导送节礼,这是三个没有写上姓名的大红包,一个六万,一个八万,一个十万。几天后,甲乙丙三个中有两个人如愿以偿的提升了,只有一个人还在原来的位子上。这个人很不高兴:嘿,我不也是给你意思意思了吗?凭什么呀!于是就找领导,暗示领导是这么这么一回事,我想不明白。领导说:都定盘了,还关照个屁!去,把你的红包拿走!一甩手就是个十万的大红包。乡干部一看,这哪是我的呀?我的才六万。又一想:提升个球!不就是几天的时间吗!老子白得了四万。
老太婆说:我说这当官的就是贱,别看他人前人后威风凛凛的,背后拿了人家的就得给人家做孙子。我就瞧不起这些人。
中年人说:如今这社会,谁不要给人当孙子?你得去求人家,你就得做孙子。老百姓要给人去做孙子,当官的也得给人去做孙子:小官给大官做孙子,大官给更大的官做孙子。
这是乡间随时随地可以听到的毫无意义的闲聊,没有人去关心计较这样的闲聊。
也许你会说,这老太婆纯粹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,清高什么呀?但是,这世界上确实有不想当官的人。不仅不想当官,还不想做自己不想做、不喜欢做的事情。有时,这是某种惰性使然,有时是建立在对自己理性认识基础上做出的明智决定,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意愿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,缺少的只是对个人意愿的尊重:有时是别人不尊重你的意愿,有时是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意愿。假如一个人连这点意愿都没有的话,假如一个人连自己也不能尊重自己的意愿的话,这个人就活得太累了。
也许你会说,这中年人说的也太绝对了,与废话有什么差别?不,他说的只有缘于偏激的夸张,夸张包装着的东西却没有完全违背事实。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,你必须面对。是跨过去还是绕过去?这是你面对无奈的时候必须做出的选择。当这种无奈只是你可以克服而没有去克服的困难时,你当然会选择“跨过去”,这是勇敢地面对挑战。当这种无奈是你无法克服而不能去尝试着克服的困难时,甚至是你无须触及的困难时,你当然应该选择“绕过去”,这是理智的放弃。
也许你会说,真有如你所说的“无须触及的困难”吗?这就要讲到老头说到的事例了。按老聃的说法,一个人面临的最大祸患莫过于贪婪的欲望。人们常说贪欲是一个无底洞,永远也满足不了。要满足个人的贪欲常常意味着风险:或者是别人的付出、牺牲、损害、毁灭,或者是自己的堕落、扭曲、异化、毁灭,更多的是既损害了别人,又毁灭了自己。不是吗?钱是好东西,假如要用风险去为之买单的话,你何必自寻烦恼呢?当官是风光荣耀的事情,假如要用风险去为之买单的话,你何必自讨苦吃呢?
我们平常看到的盛酒器具,一是酒坛,二是酒壶,三是酒瓶。在乡下,喝酒的时候,主妇从酒坛里把酒舀出来,倒进酒壶或者酒瓶里,再端上桌,再筛进酒盅酒碗里,喝酒的人这才“举杯邀明月”,或者“把酒话桑麻”。这似乎是乡下人饮酒的基本程序。
我是乡下人,这三种盛酒器具乃是我习见习闻的东西。乡下人的酒坛是清一色的陶制作品,细口深腹,外饰斑驳的土釉,朴拙,却极显粗重,尤其是装满一坛酒的时候。那酒壶呢,多半是锡匠手里出来的东西,一律圆口鼓腹,配以厚实的底,高高的提梁。倘若你手里有一把这样的酒壶,你看吧,那提梁实在是太夸张了:又粗又大,像一张拉满的弓,向上,向外弓起,竟然比壶身要高出许多。你再看看吧,同时用手拈一拈,也许就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:说不定哪一天这提梁一断,不把壶身砸一个稀烂才怪呢!我不喜欢酒壶,不仅仅是因为酒壶有这么一根粗大的提梁。我有一种印象:举凡叫壶的器具,都是要用手提的,让人离不开沉重的感觉。我喜欢酒瓶。浅浅的抿一口,再慢慢的咽下去,长长的啧啧嘴,得美酒的香醇,喝酒的惬意,酒酣的余味,这就是喝酒。想像一下吧,这样喝着酒,再有人一手扶着瓶口,一手轻轻托着瓶底,缓缓的倒一碗酒给你喝,这将是一种什么滋味?这个时候,我常常想:如果不是酒瓶,用的是别的盛酒器具,是否也有这样的韵味?你看看吧,酒瓶造型各异,又饰以文字图案,图文并茂,喝酒之前可以先饱眼福,玻璃质地的酒瓶,透明通亮,喝酒之前可以先来享受酒的色泽之美,陶瓷质地的酒瓶,或轻巧细腻,或厚重稳实,摇一摇,里面的酒,声轻悦耳,喝酒之前可以先存一番有关酒的想象……诸如此类,以瓶盛酒,尽得喝酒的妙处。
我有一只陶瓷质地的酒瓶,样子是一只小小的酒坛子,它的口极细,颈极短,足极浅,圆圆的瓶腹,则显得高之又高,有酒坛的朴拙。它的胎质极薄,拿在手里,轻轻巧巧的如同无物,轻轻一弹,声响清脆,经久方散,有乐曲一样的余韵。我看过作为文物收藏的酒瓶图片,仿佛就有这样一种款式。有雅兴的人,或许会认为它不失古朴之美吧。它的釉质细腻,均匀,光滑,亮泽,有玉质的温韵感。瓶身釉色奇巧,它的腹部呈淡淡的芽黄色,上面分散着一片片枣红色的晕斑,有鳝鱼黄的韵味,它的足部却是短短的一圈深黑色,厚实,稳重,要推倒这样一只酒瓶并不是容易的事情。两种釉色自然融合,找不到一点拼接的痕迹,这实在是行家里手的杰作。
对于爱拖拍子或者赶拍子的孩子来说,可以借助于节拍器,一个音打一拍,耳听手弹,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去体会节奏的变化,感受同一单位拍中不同节奏型带来的变化。
可以把节奏型单独标记出来练习,用拍手或敲击桌面的形式准确地打出像2/4强弱、3/4的强弱一样的拍点,从趣味中领会,就会加深对节奏的理解。
明白了这些道理,孩子们一定要跟随钢琴老师一起准确掌握好每拍的时值,把拍子弹准后再进而表现出乐曲鲜明的节奏韵律。